色彩风格

【一院一品】“京未护苗”,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字号:    】        时间:2025-06-19      

(通讯员 龚晓 刘梦)品牌内涵:“京未”有三层含义,一是取自精卫填海中“精卫”的谐音,指京检人在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奋斗不懈的精神。同时有“精未”之意,指京山市检察院将以检察履职精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织密京山未成年人防护网。第三层含义是指京山市检察院将强化素能提升,打造一支精通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的未检团队。

“京未”护苗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成立以来,秉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以涉未案件办理为出发点,以综合司法保护为落脚点,以法治宣传教育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落实为支撑点,整合政府、家庭、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全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教育、感化、挽救”为出发点,实现未成年人保护治罪与治理并重

“检察官阿姨,我已经到学校报到了。在我高中生涯的关键时刻,你们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使我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圆了大学梦,避免了人生的一大遗憾,谢谢你们!上大学后,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好好生活。”这条短信来自小杰。简单的几句话,透露着小杰对往昔的感悟与对未来的希冀。

2023年9月,小杰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移送至京山市检察院。此时,小杰还是未成年,平时在校表现良好,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专业成绩不错。此次事件发生后,小杰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学业是否会受到影响,还能否继续读书考大学。检察官在与小杰的交流中察觉了他的担忧,及时对小杰进行沟通疏导,详细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化解他的顾虑,叮嘱他好好反省,鼓励他努力学习,积极生活。

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在综合考虑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小杰的悔罪表现、就学现状、帮教条件等基础上,最终依法对小杰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将小杰交给了京山市金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帮扶教育。在8个月的帮教考察中,京山市金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计划地对小杰进行心理测评和辅导;督促小杰定期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考察期间,检察官也多次联系小杰,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好好学习。最终,小杰顺利通过考验期,该院依法对小杰作出不起诉决定,并举行不起诉宣布教育仪式。小杰也不负众望,顺利参加了高考,最后如愿被大学录取。

近年来,该院准确把握打击与保护的关系,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宽容不纵容”。该院根据未成年人的犯罪性质、主观恶性、危害后果,采取一案一分析、一人一评价,做到分层分类处理。对于犯罪情节恶劣、主观恶性较深的未成年人犯罪坚持“零容忍”,坚决依法起诉惩处;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小、悔罪态度良好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积极开展诉前观护帮教、不起诉跟踪帮教,用心用情感化挽救。三年来,该院开展个性化帮教82次,帮助16人重返校园或就业,2人成功考上大学。

以综合司法保护为落脚点,凝聚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合力

“阿姨,你知道我们的妈妈去哪儿了吗……”孩子们小声问着,眼中有见到陌生人的小心翼翼,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2023年11月,检察官来到一处出租屋,映入眼帘的是五个幼小的孩子和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五个孩子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4岁,平时跟着母亲林某生活。但林某经常突然消失数日,将五个孩子独自留在出租屋中。孩子们无人照管,甚至吃饭都成了问题。当地社区和民政局多次派人上门走访,持续关注五个孩子的情况。这一次,林某突然离家迟迟不归,孩子们只能再次找到平日帮助他们的社区工作人员求助。按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规定,京山市民政局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并同步向检察机关通报,希望共同解决五个孩子的监护问题。

该院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孩子们的父亲唐某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戒毒两年。母亲林某作为家中唯一成年人,经常不回家,对孩子们也不管不顾。该院对林某发出了督促监护令,联合公安机关、民政局对林某进行了训诫和家庭教育指导,林某表示会好好陪伴孩子。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孩子们等来的不是重聚后的温馨与关爱,而是妈妈的冷漠与打骂。为了躲避检察机关的跟踪回访,林某带着孩子们搬离出租屋躲了起来。更让人气愤的是,林某再次出现,竟是因为涉嫌贩卖毒品被刑事拘留。

母亲已被刑拘,父亲被强制戒毒,其他近亲属顾虑重重……五个孩子成为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院与多方沟通,听取孩子们及其近亲属的想法,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考虑到老大林某甲和老二唐某乙已年满8周岁,不愿到福利院生活,生活自理能力较好,可按照二人意愿,将林某甲交由其太姥姥抚养照顾,唐某乙交由其爷爷抚养照顾,三名不满8岁的弟弟妹妹,待撤销林某、唐某监护权后,由民政部门进行安置。

2024年5月,京山市检察院出庭支持起诉。经审理,法院判决撤销林某、唐某对唐某丙、唐某丁、唐某戊三人的监护权,由京山市救助管理站(京山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代为监护。

近年来,该院聚焦“六大保护”,凝聚各方合力,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该院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局、市妇联等十家职能单位,召开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专项监督工作联席会议,进行专项监督。发现部分酒吧违规接待未成年人并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的问题后,该院积极与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市烟草专卖局等单位进行公益诉讼诉前磋商,推动市政府通过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决定书,明确各方监管职责。同时,该院注重家庭教育指导,深挖监护缺失致罪根源,针对其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上存在的问题,发出26份“督促监护令”,促进改善亲子关系,防止其再次走上犯罪道路。此外,该院加大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和救助,开启涉案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心理干预、复学就业、经济帮扶等多元救助“绿色通道”。

“订单式普法”为切入点,增强未成年人守法意识和自护能力

检察官阿姨,我的同桌给我取外号,经常对我语言攻击和精神霸凌。”这是一名小学生通过“京未信箱”给检察官写的信。

收到信后该院一方面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场法律知识竞赛,让孩子们通过竞赛赢奖品的方式,领会、记牢法律知识。同时,邀请这所小学的学生担任主角,与检察官一起拍摄了预防校园欺凌的微电影《投递的勇气》,微电影展播时,孩子们看到身边的同学成为主演,成为电影里被欺凌、被拯救的对象,无不触动。

近年来,该院一直致力于提升未成年人普法工作成效。但是千篇一律的法治课,孩子们听得进去吗?效果好吗?为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该院创新普法方式,在10所学校的醒目位置设置了“京未”信箱,方便孩子们通过写信的方式与检察官沟通交流。

为强化普法宣传效果,该院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由检察人员担任全市70余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结合开学、暑假、六一等特殊时间节点,对未成年人开展普法教育。同时,针对学校的需求,开展“订单式普法”,由学校“点单”,检察人员“接单”。三年来,36名法治副校长深入全市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66次,为3.9万余名师生开展预防性侵害、校园欺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知识的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