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玉凤 潘竞宜)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法治是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的关键力量。京山市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积极打造“京”彩检察·“京”心办品牌,通过涉市场主体案件“优先办”“快速办”“尽心办”“暖心办”等措施,将检察职能深度融入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的稳健前行保驾护航,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多元服务保障,“优先办”助力企业发展
围绕企业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保障,制定《常见涉企案件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提示》和《常见涉企案件民事法律风险防控提示》,将企业经营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进行梳理归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成手册,主动送法上门。累计发放宣传手册千余份,覆盖全市数百家企业,成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宝典”。
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及规模以上企业设立“检察服务e站”,依托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服务平台。企业只需扫码登录,就能随时随地咨询法律问题、获取政策解读、反馈经营难题。检察官们在线实时答疑,提供专业法律建议,实现检察服务“不打烊”。
开通涉市场主体案件“绿色通道”,安排专人负责,快速甄别案件,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当日受理、当日分流,确保案件快速流转、优先办理。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服务市场主体信访专门窗口,坚持首办负责、跟踪督办、限期反馈,及时解决企业诉求,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创新办案机制,“快速办”提升办案效果
在涉企案件办理过程中,该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办案效率,确保企业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维护。该院与公安机关、行政机关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实现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无缝对接。
为保护“京山桥米”地理标志品牌, 该院与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政机关紧密携手,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会签《关于共同建立地理标志与区域品牌暨知识产权保护联络机制的意见》,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共享数据资源,开展多维度研判,深挖各类检察线索。截至目前,通过该机制已成功发现并移送多起有价值的线索,有力打击了各类侵权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为加快涉企案件办理进度,该院依法适用刑事速裁和简易程序,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快审快结。落实“一把手”审批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案管部门全程跟踪监督,对长期未办结案件进行预警、督办,确保案件办理高效有序。
全面履职办案,“用心办”提升司法效能
严格按照“一案一研判”要求,开展涉市场主体案件社会调查和影响、风险研判,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办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成立由刑事、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联合组成的“涉企案件研判小组”,针对复杂案件开展跨部门会商,实现法律适用、证据标准的统一。
与工商联、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打通企业信用信息、经营数据、行政处罚记录等查询便捷通道,形成风险预警合力。
在涉市场主体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保司法尺度精准、司法温度彰显。对在司法办案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执法问题,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推动行政机关完善执法标准、优化执法流程。例如,针对小微企业因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高频次行政处罚问题,建议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企业详细说明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和整改要求,帮助企业理解政策规定,提升执法公信力和企业认可度。
搭建沟通桥梁,“暖心办”倾听企业心声
该院深知,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是提供精准服务的基础。为此,他们搭建起检企沟通“连心桥”,推行“一企一检察官”制度。检察官们主动深入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员工面对面交流,实地考察生产车间、了解工艺流程,精准把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难题。
某机械制造企业在合同签订与履行过程中频繁遭遇纠纷,影响了资金回笼和正常生产。检察官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专业团队,为企业开展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专题讲座。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详细讲解合同条款制定、违约责任界定、纠纷解决途径等关键知识,帮助企业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了合同纠纷发生率。
同时,该院联合工商联召开“检企面对面”交流座谈会,邀请企业家代表、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企业家们畅所欲言,提出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融资贷款、劳动用工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检察官们认真倾听,现场解答,并针对共性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京”彩检察·“京”心办,是京山市检察院服务企业的坚定承诺,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未来,京山市检察院将继续以该品牌为依托,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效,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检察力量,让法治之光在企业前行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